原油期货运行2个多月,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自3月26日原油期货成功上市以来,截至5月25日,按单边统计,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221.57万手,期末持仓1.61万手,累计成交金额1.01万亿元。两个月期间,单日成交量平均5.40万手,最高曾达12.23万手;单日持仓量平均9598手,最高达1.62万手;单日成交金额平均246.57亿元,最高达557.56亿元。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在第十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的分论坛——上衍能源论坛上,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董事长姜岩表示,“我们用2个月左右时间,达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对欧美原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张“成绩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原油期货在期货合约、基本运行制度、国际化制度、跨境监管的设计和技术系统对接等方面已经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检验。

同时,参会嘉宾也一致认为,市场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育过程。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亚太区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r Fix表示,上海原油期货的上市,对于市场来说是积极的,可以为全球能源交易商和套期保值者提供新的机会。

英国石油公司新加坡交易部门中国区总经理郭宁表示,上海原油期货开局良好。英国石油公司从上海原油期货上市的第一天就开始积极参与交易。

中银国际商品策略专家傅晓分享了他的一个体会:去年准备推原油期货时,欧洲很多市场参与者持一定的保守或怀疑态度。但是,上市两个月来,欧洲参与者看到市场平稳运行,转而看好上海原油期货合约未来的发展。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波表示,在过去10年间,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经变成全球最强,未来全球炼油能力增长80%也是在亚太地区。在全球供应格局下,上海原油期货的推出,迎合了市场的普遍期望。他透露,一些来自于中东的产油商密切关注上海原油期货,也和相关石油公司探讨如何利用上海原油期货,扩大在亚太地区的销售市场。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能源贸易的合作空间特别广泛。上海原油期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以使产油国与消费国能源贸易合作更加紧密。”陈波表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参与到上海原油期货交易中,有助于加快将上海原油期货打造成国际基准原油的步伐,把资源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上期所非常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和市场基础培育。目前,上期能源已完成23家境外中介机构备案,来自香港地区、新加坡和美国、英国的境外投资者已顺利开展了原油期货交易,国际交易者持仓量已占全市场的5%左右。此外,已有国有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签署了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长期供货合同。这说明上海原油期货开始在计价结算中初步发挥作用。

参会嘉宾们认为,原油期货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需要市场进一步成长、境外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流通性和持仓规模进一步增加,交割制度还需经过实践检验。这些都有赖于原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全球期货协会的Bill Herder说,上海原油期货建立了标杆价格,其定价机制的透明性,也显示着能源需求水平、实体经济的增长情况,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晴雨表。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国际金融投资者也跃跃欲试,愿意加入其中。国际化原油期货的推出,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从全球来看,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能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上海原油期货发展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