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 黄兴玲

某天与父亲打电话,突然想起之前托他买东西还没给钱,我说:“爸,周末回家取钱还您。”他说:“你转微信给我吧,正好要付款给别人。”我忽然发觉,前几年那个连ATM机都不太会用的中老年人,什么时候开始了电子支付?如今,菜市场都可通过电子支付,完全无障碍。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听到你说微信付款时,头也不抬的指贴在摊位上的二维码说“扫这里”。

自从开展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来,贵州都匀农商银行每个营业网点都配置了2台以上存取款一体的ATM机,并建立巡视机制,确保每天正常使用。负责加钞的工作人员称,以前2-3天加一次钞,柜面现金业务也不少,现在4-5天加一次,并且办理现金业务的比以前少了很多。问他为什么?他反问道:“看你钱包里放了多少现金?”笔者发现自己背包里早没钱包,小袋子里几十元钱放了至少半个月,每天打车、吃饭、买水果、坐公交都是电子支付。

以前以为,电子支付只会影响城区客户,哪想到欠发达的贵州山区也能过上“无现金”生活。农信社最忠实的“农民”越来越“城市化”。曾让农信社引以为傲的网点“遍布城乡”,在农村一家独大的优势即将被电子支付打破,只要联上网,即使客户的钱存放于几千里以外的银行,动动手指就能去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而农信社的网点很可能成为其他银行的“服务中转站”。

因此,对农信社来说,如何顺应“钱”的使用方式,成了稳住客户、发展业务的重点。既然无法阻止电子支付,那么就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它”。电子支付是一把“双刃剑”,要用辩证思想看待,电子支付在带给客户便捷体验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操作风险。作为传统银行,保密与诚信是最大的依靠,农信社要在保有这份依靠的同时让客户体验到便捷的支付方式。贵州农信“黔农e贷”作为传统银行开发的电子平台,延续了安全、可靠、有保障的传统银行优点,推出后便获得大量客户的好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电子支付手段不断更新,网上业务逐渐弱化了传统银行业务,“黔农e贷”式的创新刻不容缓。传统银行掌握着最忠实的最大量的金融客户信息,如何让客户感受到高效、安全、便捷,是留住客户的关键。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强大,电子支付将成为社会迈进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它给传统银行带来危机和挑战,创新业务是农信社(农商银行)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