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金市价格重心再次上移,国际金价升至每盎司1350美元附近,刷新2018年4月中旬来的新高。美元走弱的预期、央行大量买金以及美联储可能提前结束缩表等因素让投资者关注黄金贵金属市场新一年的机会。金市“开门红”是否意味着黄金贵金属再现投资机会?金价在2019年会否再创新高?

金价冲击高位

铂金钯金“躁动”

每年春节前后,是国内黄金实物消费的旺季,国际金价往往也因此有所上涨。“今年的市场也不例外,但推动因素有所差别。”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研发部门负责人表示,美元走弱、央行购金的“刺激”等因素成为推动年初金价上涨的“主力”。

数据显示,到2月25日盘中,纽约市场金价尽管较前几个交易日有所回落,但报价依然高于每盎司1330美元,是2018年4月份以来的高位,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则报价每克290元左右,前一周市场报价则一度接近每克295元,刷新了2016年7月份以来的30个月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央行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651.5吨,是50年来的最高购买量,同时1月份,黄金ETF和类似产品的持仓也增加了72吨,持仓总量升至2513吨,追平了2013年3月的历史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同作为贵金属品种,铂金、钯金节后的涨势也毫不逊色,尤其是钯金,现货钯金一度触及每盎司1500美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统计显示,钯金从2017年初接近700美元以来,短短两年时间价格已经翻了一倍多。“钯金的需求主要是来自汽车行业,2018年以来市场的供不应求状况预计还会持续。”对此,全球贵金属服务商贺利氏分析认为。

各国央行买金是“看涨”?

“聪明钱”或不是“风向标”

在一众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中,各国央行的大量购买“刺激”着投资者的信心,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大量购买的“信号意义”不言而喻,但需要警惕的是,央行的“聪明钱”或难以成为投资者的“风向标”。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央行的购买量是有数据记录以来的第二高位,比前一年的购买量大幅增长74%。同时进入市场的央行也发生较大变化,除了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央行等较稳定的买家,波兰、匈牙利等在此前黄金市场并不活跃的央行也加入购金行列。

世界黄金协会总监考皮克(Ezechiel Copic)表示,央行购买黄金的理由广泛而多样,传统上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央行储备配置的优先考虑因素,如今这两大因素依然是重要考量,但这些原则面临的风险来源已经在发生变化。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一份报告认为,随着海外人民币配置量不断增长,长期结构有可能转向更多元化的货币体系。“这一转变可能对当前的稳定带来一些影响,也会对美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黄金则可以对冲这些影响。”考皮克认为。

“总体上,包括土耳其等央行购金更多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不是预期金价上涨而买入。”对此,山东黄金首席分析师姬明也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央行大量买金的“信号意义”或许并不大。

事实上,央行的“聪明钱”在金市上短期来看“折戟”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2011年央行大量购买黄金,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其上半年的购买量一度超过2010年全年,但2011年金价在下半年创下新高,随后价格持续回落,至今仍未达到这一价位。”黄金市场资深投资者王超表示。

黄金蓄势上涨概率大

2019年“银光”或比“金光”更闪耀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9年黄金贵金属上涨的概率仍大,但各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银光”或比“金光”更闪耀。

贺利氏的研究认为,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无疑将推动黄金和白银的避险需求,但白银表现将优于黄金。“因为当前的黄金/白银比值高企,经验表明这一比值不会长期在此高位。”贺利氏的报告认为,目前金银比达到83,历史上,这一比值在80以上时从未持续太长时间,因此相比黄金,白银价格被低估。

黄金市场专家蒋舒也表示,历史经验上,一旦金银比达到80以上,金银比的回归必然会通过黄金涨、白银更涨或者白银跌、黄金更跌这两种走势中的一种来实现,如果是牛市行情,白银将是“追涨”的品种,反之则相反。

姬明则认为,黄金市场已经具备开启下一轮牛市的基础,未来几年金价升至1400美元甚至更高是大概率事件,但目前市场仍处于蓄势阶段。“一方面资本市场已经反映投资者对美国未来经济相对悲观的预期,加上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而另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周期将接近尾声。”姬明认为,若确认美国经济下滑,货币环境或会再宽松,届时金价有望进入新一轮的牛市。

就短期来看,业内专家提醒需警惕金市高位回调。此前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事实上,过去40年来,黄金市场在一季度更多表现出的是先涨后跌态势,尤其是接下来的3月份,过去40年里3月份金价的平均跌幅接近1%。

此外贺利氏也提醒,对于当前贵金属市场的“明星”——钯金,2019年其价格也可能会大幅波动。“经济放缓加上美国可能对来自欧洲的进口车征收关税,钯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同时高价格也会导致工业需求呈下降趋势。”贺利氏研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