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政策往往是资本逐利的风向标。当下受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影响,新三板似乎走在了被遗忘的边缘,港股市场略显失色,科创板则风头正盛。

近日,君实生物-B(01877-HK)发布公告称,就建议A股于科创板上市通过上海证监局辅导验收。此前5月6日,君实生物向上海证监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进入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的辅导阶段,若申请文件获得受理,公司将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申请股票暂停让。

此次上市科创板,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713万股A股,募资27亿元,所筹资金将用于创新药研发、临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现金流量。

若成功,意味着君实生物将同中国通号(03969-HK)、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一样,入列“H+科创板”阵营。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放量,助推业绩增长

自2012年成立以来,君实生物一直致力于创新药的临床研发及商业化,并在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下,君实生物成功挂牌新三板,而后又在2018年港股新政利好消息释放后,毅然登陆港股市场,成为一家“新三板+H股”企业。

不过,从事创新药研发业务烧钱多,周期长,尚未盈利已是一众生物医药企业的普遍现状,君实生物也不例外。

Wind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君实生物尚无营收,自2015年开始,公司开始陆续获得营收,但增长趋势不太稳定,其中2018年实现营收93万元(人民币,下同),为后四年间最少。而在2013-2018年,君实生物净亏损保持逐年扩大态势,从2013年的120万元持续增长至2018年的7.16亿元,累计亏损12.51亿元。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公司研发管线、临床试验、产品商业化等的共同推进,君实生物迎来业绩拐点。

据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其中因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在今年年初实现商业化带来销量攀升,贡献了近3.08亿元,毛利率高达87%。

特瑞普利单抗的获批上市,是我国自主研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君实生物此次拔得头筹,在为不少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赢得了不少市场先机。

从近半年君实生物在港股的市场表现来看,公司股票成交量活跃,股价拉升明显。在2019年4月18日录得上市以来最高股价35.8港元/股,较发行价16.64港元/股涨115.14%,截至9月18日,君实生物最新股价为30.65港元/股,最新市值为240.3亿港元。

这样一家尚未盈利,但又备受市场宠爱的生物医药企业,君实生物采取哪套上市标准能叩开科创板的大门?

在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中,标准一因10亿元的市值门槛备受生物医药企业欢迎。不过对于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的规定,君实生物恐怕未能达标,因为其已从2013年一直亏损到了现在。

在这种情况下,标准五对于君实生物来说可能最为合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尤其是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

“新三板+H”模式遇冷,科创板成为香饽饽

“H股+新三板”模式遇冷,科创板成为众多资本新的角逐点。

今年以来,先后有新三板挂牌企业盛世大联(831566)、赛特斯(832800)、泽生科技(871392)、新眼光(430140)、成大生物(831550)停止申请H股。

从君实生物上市选择地来看,无论是此前的新三板,还是刚上市不久的H股,还是正在筹备的科创板,君实生物似乎不想错过任何一场资本盛宴。

缘何要选择科创板?

公司在公告中披露,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是相较于新三板,上交所市场更为成熟,且投资者范围更广阔,可以改善公司的市场认受性;其二是上交所为受更多监管的平台,其披露、企业管治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严格;其三是于上交所上市的A股具更高流动性,其估值较于新三板上市的内资股更高,预期可加强公司的资本架构。

当前,君实生物多数产品处于研发投入期,未来盈利与否取决于产品能否成功上市并实现大规模销售,若新产品研发失败,则此前投入的资金及人力成本将付之东流,公司将面临重大损失。

Wind数据显示,2016-2018年君实生物研发支出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5.38亿元,而为进一步加快在研药物的上市进程,公司在这方面的支出还将继续加大。根据半年报披露的信息,位于苏州的吴江生产基地已完成产能升级,且商业产能已由三个500L扩展至六个500L发酵罐,研发管线中除去已上市的特瑞普利单抗外,仍有18款药物属于在研项目,且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科创板上市资源多为各行业的优质企业,以君实生物不断烧钱且亏损持续扩大的现状,上市后面临的考验仍不少。

作者|冯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