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资推广宣传中,总是教育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持续定投。不过,统计数据显示,在成立满3年的主动偏股基金产品中,有200多只基金成立至今依然亏损,其中44只基金成立以来亏损30%以上,更有15只基金成立以来亏了40%以上。在成立4年以上的基金产品中,工银互联网加股票基金从成立至今亏损超过60%,易方达新常态灵活配置、长盛国企改革、中邮趋势精选等基金成立至今净值依然处于腰斩状态。
对于投资者来说,将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打理,如果持有3年以上还没赚钱,投资者体验肯定不佳。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3年可以视作一轮小的投资周期,持有3年依然大幅亏损,投资者不仅质疑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能力,而且会质疑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分析上述绩差基金可以发现,成立超过3年依然亏损,有着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成立时市场处于高位。数据显示,在44只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的基金产品中,有34只成立于2015年3月至6月的牛市高点附近。其次是追捧热点概念。不少绩差基金是概念主题基金,例如互联网概念的工银互联网加、平安智慧中国、东方互联网嘉混合、新华战略新兴产业等基金。在2015年的牛市中,概念股受到投资者追捧,但随着市场调整,最后一地鸡毛。再次是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部分绩差基金的基金经理,均独自管理基金超过3、4年时间,亏损幅度却超过30%。最后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基金产品发行多年,基金净值依然低于面值,表明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是希望基金经理利用专业优势为其资产保值增值。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投资者持有多年依然没能赚钱,基金公司就有必要反思了。
从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看,不仅包括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外部市场环境,而且还包括业绩考核机制、基金规模等。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基金公司收益主要靠提取管理费,更为看重基金规模的扩张,在市场高点竞相发行新基金,却忽略了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
对于以投资者信任为基石的基金公司来说,不能为了获得收入而过分追求规模。短时间看,规模扩大有利可图,但业绩不好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最终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最终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行稳致远的策略是以能力定规模,任何时候都要将投资业绩放在第一位。只有基于业绩增长而带来的规模增长,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