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8月金融数据和社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同时,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增加69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M2同比增速连续第2个月回落并保持在平稳状态,货币政策正逐渐回归稳健轨道。此外,8月社融增量超出市场预期,中长期贷款显著增加,居民存款有所回升,将支撑我国经济在下半年的继续复苏。这表明央行在维持支持性宏观政策立场同时,灵活运用各种“直达工具”,坚持杜绝“大水漫灌”,以“总量适度、精准导向”为主的财政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M2增速持续回落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是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的主要参数之一。

数据显示,8月末,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对比7月末数据,8月M2增幅出现小幅回落,下降0.3个百分点,但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回看今年1月、2月、3月的M2同比增长分别为8.4%、8.8%和10.1%;4—6月,则是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1.1%的高位;及至7月份,M2同比增长回落到10.7%,8月份则继续下滑至10.4%的位置。

整体来看,在疫情前,M2增速一直徘徊在8%附近,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3月之后,为应对疫情短期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M2上涨到10%以上,货币增发明显;截至8月末,M2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出现缩量,创出5个月来新低。金融研究员陈风表示,这正表明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企稳,使得流动性投放变得相对克制,货币政策逐渐从偏宽松状态退出,回归常态化。

陈风认为,总观监管层强调下半年“总量适度”的政策取向,未来只要实体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货币投放端的投放力度或不会继续加大,而是会更加聚焦精准导向,灵活应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发力点,进而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并防范风险。

社融增量超预期 聚焦“精准导向”

社融规模方面,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76.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增加1156亿元;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贷款方面,8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截至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各分项中,政府债券融资、新增信贷及股票融资是推动8月社融增长的主因。其中,增量最明显的是政府债券融资,达1.38万亿元,同比多增8729亿元,成为8月带动社融扩张的主要力量,带动存量社融增速创下2018年3月以来新高。

8月份的全国发行地方债为11997亿元,地方债发行显著增加,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一方面是6、7月份,地方债为特别国债“让路”,拖慢了发行节奏;另一方面,7月底财政部明确要求加快新增债券发行速度,加之“新基建”等项目加速落地,致使提速明显。

新增信贷方面,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表示,信贷总量延续温和增长,主要由企业和居民贷款拉动,在期限上延续了以中长期贷款新增为主。综合来看,在车市回暖和楼市常态化调控政策加码的对冲下,居民短期消费信贷增长较多,中长期贷款新增虽比上月少增496亿元,但仍比去年同期多增1031亿元,保持了较好的增长。从数据结构上看,呈现出实体经济对未来预期持续改善,说明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降低社融成本的政策发挥了较好效果,随着宽信用持续推进,相关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使得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回升。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要保持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相关业内人士同样分析认为,国内经济数据反映出复苏趋势依然向好,货币政策的边际收敛已经比较明显,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以维持社融适度、合理增长。下阶段,预计货币政策的使用仍将谨慎,总量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并更加聚焦“精准导向”,以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其结构上,主要在于疏通融资渠道,在确保市场资金面合理充裕情况下,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是未来政策主要发力点,其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