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苹果、红枣等特色农产品期货正发挥金融“造血”功能,相关期货品种的上市为助力主产区所在的贫困地区脱贫,同时也能为相关产业带来积极的变化。事实上,上市贫困地区优势品种,能大幅提高有关品种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以资本市场的“活水”提升贫困地区金融“造血”功能,促进有关产业的生产和贸易水平提升,带动当地农业标准化和市场化发展。
近年来,郑商所创新研发并上市了苹果、红枣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期货。其中,我国苹果种植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业部认定的122个苹果重点县市中,有3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1751万人。这些地区生态条件优越,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适宜苹果生长,所产苹果品质更高,苹果种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红枣则是新疆区域特色品种,主产区多集中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覆盖了新疆32个贫困县中的26个。新疆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也是国内知名的“瓜果之乡”,林果产业已发展为新疆重要特色产业,其中,红枣是新疆林果产业的金字招牌。2019年,新疆红枣产量372.76万吨,占全国红枣产量的半壁江山。
在2017年12月22日挂牌上市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截至今年6月底,共成交1.6亿手,日均成交26.8万手,日均持仓15.2万手。经过两年多的稳定运行,苹果期货已逐步发挥功能,开始为产业提供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推动实施“保险+期货”“银行+保险+期货”等惠农工具,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初见成效。
红枣期货方面,自2019年4月上市以来,整体运行情况稳定,产业客户参与积极性较高,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红枣期货共成交3123.3万手,日均成交11.0万手,日均持仓4.9万手,质量和数量均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苹果产业和红枣产业也因为相关期货品种的出现而得以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记者了解到,在之前的苹果和红枣的现货贸易中,由于市场透明度不高,价格通常是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一地一价、一户一价的情况较为明显,缺少一个较为公开、及时、权威的价格风向标。期货市场集中公开竞价,及时汇集和反映大量相关信息,形成前瞻、权威、透明的期货价格。农产品期货价格一经产生,便实时、免费提供给市场,缓解中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格局下买卖双方间、地区间信息不对称、传递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苹果期货上市后,次年苹果收购季出现灾情,各地苹果收购价较往年提前14天进入稳定期,市场效率显著提升,果农也依靠期货价格提高了议价能力。
此外,作为鲜果品种,苹果和红枣的贸易均具有“集中收购,全年销售”的特点,现货企业经常面临价格波动、存货贬值滞销、采购季资金压力大等风险。相关期货品种上市后,为产业主体提供了各类风险管理工具,现货企业也开始主动利用苹果期货和红枣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稳定经营。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各农产品产业链利用期货市场衍生出多种灵活的贸易方式,如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企业经营方式进一步丰富。
另据记者了解,期货强农的另一表现则是通过合约标准科学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期货合约标的交割品标准设计,普遍参照国家行业推广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导向,在引导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苹果期货的上市,改善了传统现货贸易执行国标力度不足的现象,产业开始按照苹果期货标准对种植、收购、分类、储存等一系列操作建立标准化流程,产业运作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
除了服务实体企业稳健发展,近年来,郑商所积极推进“保险+期货”试点,成为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重要探索。
2020年,郑商所创新开展苹果和红枣“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试点,作为“保险+期货”试点面向特定对象的模式优化探索。与传统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相比,“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项目中没有保险公司介入,合作社作为法人主体可以直接购买场外期权,在灵活性方面会更高。
在苹果和红枣产业中,农民合作社基础相对较好,农民合作社作为法人主体可以直接购买场外期权,能够起到和保险公司同样的连接分散小农户和期货公司的桥梁作用,且能够节约因保险公司介入产生的交易成本。在苹果和红枣品种上开展“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试点具备基础条件,也符合国家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导向。通过立项评审,今年确定在红枣品种上开展2个“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项目。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